«
图5 编织构造带来的光影效果
图4 整洁的施工过程
图3 材质与肌理
图6 穿行的孩童
图2 整体轴测
图1 区位
材料与结构
在材料方面,选择了较为成熟的、市面常见的成品防腐木,成品规格料的好处是不需要在现场进行二次加工,减少了现场的材料浪费和施工作业量。本设计只使用了同一种断面尺寸的木方料,将材料和构造类型尽可能的减少。统一的构件尺寸、简化的构造措施,使得施工简单易行,整个桥主要由三名木工完成。
木方杆件进行穿插、连接、组合,形成独立的结构体及空间围合。如同农民用秸秆制作的菜园篱笆一样,将木方杆件编织成面,再由面组合形成空间。借助原有金属栏杆辅助使竖向墙体稳定站立,密集杆件的墙体相应地遮盖了原有栏杆;地面杆件的连接能够起到稳固墙体根部的作用。地面、墙体、屋面形成独立的整体结构单元,此种操作方式在整个加建的木结构部分一以贯之。
温暖的木材质使得行人愿意亲近、触摸,编织构造产生的缝隙将阳光过滤,内部空间更加动人。对栏杆的包裹不仅增加了行人心理上的安全感,也使人更愿意靠近栏杆去欣赏桥两侧的乡野风景。
空间与尺度
考虑到行人在桥面上可能发生的行为,设计用木杆件组合成五种不同的剖面形式。可供老人休息晒太阳、孩童玩耍、村民相聚商讨公共事务、游人凭栏眺望四周风景。
不同的剖面空间再进行组合,将桥面从车辆通行的尺度转变为人的行为尺度,同时把桥划分为步移景异的不同段落。桥本身、桥上的人、与周边的村庄、自然元素,互为风景。
加建与原桥的关系
加建的木结构部分与原有桥体都有其各自的结构,以此满足各种荷载和力学要求,解决各自的跨度或覆盖问题。从整体角度看,加建部分可以看成是原桥的附属,而非原桥桥体结构的延伸,其特性和生命周期与原桥体是不同的,较容易更换以适应不同的需求。
加建部分与原结构之间轻轻相触,上下两部分界定清晰,使木结构站立于原桥面之上,而非长于其上。对于原桥来说,加建部分像是它的屋盖,或者说是顶部的表皮;而对于木结构部分,下部则是它的基座。加建部分与原桥相对独立,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。
石块砌筑的基础、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水平桥面板、编织的木结构杆件,三部分材料不同、肌理不同、建造方式不同,在整体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,并且清晰的展示着桥的生长过程。
结语
目前,改造项目在乡村建设中大量存在,改造的目标和意义,以及采用何种态度、何种方法改造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。从专业角度看,本项目的设计考虑了村庄随着时间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可能,探讨了加建部分与原有桥体之间的关系;以及项目本身与村庄、村民生活、公共事件如何连接的思考。
项目在实施过程中,便有村民发现此处,时常过来休息闲坐,并对正在施工的项目热议品评。村内一名老人还为改造后的桥赋诗一首,并将其命名为“驿道廊桥”,设计团队亦欣然采纳。
空间转化
从使用的角度来看,大尺度的桥面只用于村民和少量摩托车的通行,难免有些浪费,并且在烈日或雨雪天气,在桥上行走的感受并不好,稀疏的横向栏杆在安全防护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。另外,村内没有一个供村民活动的公共场所,人们往往是在路边、街角、屋檐、树荫等处小聚、休息。
以上两种主要因素促使设计概念的产生,将单纯的交通通道转化为村民活动的公共空间。通过设计手段将适合车辆行驶尺度的桥面转变为适宜行人的尺度,在保证行人通行的前提下设置出可供人们停留休息的区域,并希望能够承载多种活动行为发生。同时在空间上增加一些趣味性,丰富行人穿行、观景的感受。
临时性的介入
确定了改造的目标之后,接下来是选用具体的实现方式。在当前村庄整体快速更新的背景下,很多决策并不能兼顾到长期的需求。考虑到项目所在村庄将来存在着规划和道路调整的可能性,此桥的使用功能也就可能发生改变。因此,本次改造不仅要完成功能的转换,还需要考虑未来功能的再次转换。
设计以临时性应对村庄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。将改造新增加的部分设计为独立的结构体,使其站立在桥面上,从而在施工时不必破坏原有桥体。在建造上采用简便的方式,要为以后的变动留有余地,一旦拆除,其材料还可以回收再利用。综合考虑,最终采用了轻型木结构加建的方式。
业主:八里庄村委会
建设地点:河北省阜平县八里庄村
设计单位:合木建筑工作室(Atelier Heimat)
用地面积:320m²
建筑面积:193m²
结构形式:轻木结构
项目负责人:张东光
建筑专业:张东光 ,张意姝 ,刘文娟
施工单位:河北泽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
设计时间:2016年5月-2016年7月
施工时间:2016年9月-2016年1月
摄影:张东光、霍莹
[张东光 刘文娟]
背景
近几年,在“乡建”热潮的推动下,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进入乡村开展实践工作。与城市建设相比,乡村建设有其自身的多元性和复杂性,建筑师以何种姿态介入乡村也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。普遍情况下,在由政府主导的“自上而下”的乡村项目中,建筑师的工作通常被限定在物质层面的建设,做被动的技术服务工作。
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,就是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项目往往是短时间内成规模地完成。此种模式不仅损坏了村庄的自然生长、自我调节能力,而且还存在工程耗材巨大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。
在上述背景下,本项目试图在有限的条件内兼顾多重复杂的问题和状况,希望在探索专业问题的同时,对社区生活做出些许有益的改变。
场地
项目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八里庄村。村庄位于四周环山的沟域地带,两条内穿河流将村庄划分为三个居住片区,一座建于2013年的桥连接东西两岸。桥上视野开阔:河岸两侧树木丛生,河道内卵石铺陈,河水四季长流,远山遥相呼应,颇有一番野趣。桥面总长度为50m,宽度约为4m;桥面为混凝土铺设,金属圆管栏杆;建桥的初衷是考虑村内车辆通行,但因桥东端的民房密集、道路狭窄而无法通车。
临时性的编织构筑 ——驿道廊桥改造
Atelier Heimat | 合木建筑工作室